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条码支付从2013年开始也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人们通过手机购物、转账、扫码付费、还信用卡、订车票、话费充值等,都变得越来越普遍。可谓手机在手,“支付不愁”。
但条码支付在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条码支付相关的病毒、木马等风险因素急剧增长,成为威胁用户资产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维码技术最初是一种识别访问技术,并不是专门用于电子商务,因此在交易过程中缺乏一种能够评估和鉴别二维码信息来保护消费者安全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建华说,对消费者而言,正确鉴别和验证二维码的可靠性难度大,每一张二维码图像看似普通,实则包含了复杂的信息,用户辨认起来很不方便。
针对手机支付工具的恶意攻击多呈现以下几种形式: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诱骗欺诈、恶意扣费、隐私获取,这通常是人们遇到最多的手机安全危害,同时在未遭遇安全危害的用户中也流传较广。
恶意软件,钓鱼网站、山寨应用等也是手机支付的主要风险。一般而言,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木马与病毒
病毒木马通常隐藏在貌似正规的应用中,用户下载后恶意程序将自动运行,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并且自动识别和屏蔽用户的支付短信提醒,神不知鬼不觉地侵犯客户的利益。
二、山寨应用
你是否有过把“李鬼”当“李逵”的应用下载经历?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假冒正规程序的山寨应用, 一般用户难以识别。这些冒牌程序会引导客户输入自己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上传到服务器,转走客户的资金。
三、钓鱼短信
骗子还可能通过伪基站,伪造银行或者电商的客服号码发送短信给附近用户,借此骗取客户的各类敏感信息。
四、二维码支付
现在“扫一扫”已经成了不少人的习惯,殊不知这个动作背后也隐藏着大风险,不法分子将钓鱼网站链接或者木马病毒伪装成二维码,一旦不慎扫描,您的钱包就危险啦!
六招保护您的支付安全
一面是方便快捷的条码支付,一面是无孔不入的支付陷阱,用户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支付安全呢?赶快来了解下吧!
一、密码设置有窍门
曾有统计显示,很多用户存在多账户共用一个密码的情况,这在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最为严重,达46%;另有部分用户使用简单字母组合设置密码,这在41-45岁群体中占比较高。而21-25岁和41-45岁是手机安全危害易感人群。
账户密码安全设置是防护危害的首要步骤,用户可以选择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密码管理软件,生成复杂密码,再将生成的密码加密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但也要注意定期更换重要服务密码。
另外,账户密码较为安全的设置方式应是——数字、标点、字母的多种组合。
二、正规渠道购买手机
不少所谓的水货、港版手机,进货渠道、流通渠道以及销售渠道都缺乏安全保障,很有可能已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或者病毒,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
三、异常短信要警惕
如收到“电子密码失效”、“银行升级”等内容的短信,请一定要保持警惕,可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千万不要点击异常链接,以免错误操作致手机中毒。
四、定期删除手机垃圾
别以为只有电脑要定期清理,手机也需要定期删除垃圾、清理缓存,一方面提高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是否有异常软件存在。
五、二维码不要随便扫
不要随便点击不确定来源的链接,如果是客服号码发过来的,请一定要主动联系确定安全;对于商家推送或者是网站上看到的二维码,也千万不要轻易扫,一个不小心恶意病毒可能就会缠上你。
六、不使用公共WIFI支付
进行条码支付时,请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不要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或者免费WIFI进行条码支付。免费WIFI安全性不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容易成为支付病毒攻击的对象。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大家更应该养成安全的支付习惯,牢记以上这六点,你的资金才能更有安全感。
(内容整合自网络)